WHO或宣布「阿斯巴甜」致癌?无糖饮品还能喝吗?PLOS Med上超10万人研究给出答案!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上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之一将在下个月被一个全球领先的健康机构宣布为可能的致癌物,这将使该机构与食品行业和监管机构形成对立。
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次日,央视网记者就此事向WHO
足球直播
Aspartame)是一种常见的人造甜味剂,被使用于全球6000多种食品中。1965年,该人工甜味剂在一次医学实验中被意外发现。阿斯巴甜的能量与蔗糖相似(4kcal/g
200倍,所以在食品中仅添加一点点就会很甜。比如,在人们最爱饮用的零度“肥宅快乐水”中,一瓶500ml的约含有180mg阿斯巴甜,因而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低热量的阿斯巴甜并不意味着健康,这也并非是人们第一次认识到“
PLOS Medicine的研究揭示:更多地摄入人造甜味剂与全癌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乳腺癌和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更高,给人造甜味剂的安全性再次打上问号。而我们的“
”阿斯巴甜可引起全癌风险增加15%,同时增加乳腺癌和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分别最高可达22%和15%——在本次受调查的三种人工甜味剂中“一举夺魁”。
78.5%),平均年龄在42.2岁。每6个月会收集3次参与者们24小时的饮食记录,详细到各个食物的品牌和名称,以便研究人员能够查询到该食物中含有多少人造甜味剂。也就是说,研究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饮料,而是囊括了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所有食物。纳入试验的超10
36.9%在日常生活会摄入添加了人造甜味剂的食物。接着,根据摄入水平的差异,研究者将人群分为:无摄入组、低摄入组和高摄入组;以各性别人造甜味剂摄入的平均值为界,男性摄入人造甜味剂≥17.44毫克/天视为高摄入,女性则是≥19.00毫克/天视为高摄入。具体统计结果显示,在人造甜味剂总摄入量中占大头的主要是阿斯巴甜,占总摄入量的58%
29%和10%。其中,无糖饮料、餐桌上的甜味剂、酸奶和奶酪是参与者们日常摄入人造甜味剂的主要食物来源。
15%和13%,而三氯蔗糖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摄入阿斯巴甜增加乳腺癌风险最高可达
10万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摄入较多的阿斯巴甜恐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状况——具体来说,与不摄入的人群相比,摄入较高的阿斯巴甜会导致罹患中风等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17%;此外,阿斯巴甜摄入量还与冠心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
“0卡0糖”的标签成为了消费者“可以多吃一点”的庇护,却和追求健康的目的背道而驰,甚至成了无形的健康刺客!辩证看待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陷入了焦虑。为了追求健康,市面上不少饮品及食物都换成了代糖的,但万万没想到是“
”。加了代糖“阿斯巴甜”的产品还能不能吃了?过去当水喝的无糖可乐,真的是“致癌魔王”吗?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对于这个“
”的争议不断,众多科学家们也致力于明晰两者关联,但尚无定论。今年三月,意大利研究团队最新发布的《非糖甜味剂与癌症: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证据》在综合了12项现有研究后表示,无法得到“阿斯巴甜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潜力”的结论。
)在官网发文挑战了这一消息:该观点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广大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鉴于压倒性的科学证据和全国
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部门早已得出的‘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这一结论,我们一如既往地确信,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当然,一切的一切还要等到7
14日WHO的正式发文,阿斯巴甜的致癌性等级才会“盖棺定论”。其实,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程度不同,IARC
类致癌物,即对人很可能致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然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的证据有限。2A类致癌物共81种,生活中常见的包括:高温油炸食品、红肉(猪牛羊肉等)、熬夜倒班等等。2B
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有限。该类型涵盖的种类就更多了,有299种,常见的包括:腌咸菜、咖啡酸、手机辐射等等。最终阿斯巴甜会被判为哪一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发布,不代表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