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本报讯 (记者 王惜纯)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等共同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等上榜。
中消协表示,2023年四季度,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提升,有关部门多措并举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平台及商家推出多种举措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尤其是微短剧等一些文化消费内容迎合了消费者的喜好而获得广泛关注,直播电商领域的多种引流、促销手段也吸引舆论聚焦。在此期间,部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引发舆论热议。
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2023年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费者向品牌方提出质疑称“品牌形象不要了吗”。
此外,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有消费者反映,一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出示的电商平台同款商品价格截图不完整,没有包含优惠信息;其在销售一款首饰时,用作对比的其余店铺的销售页面价格截图,实际上高于平台内官方旗舰店的价格。
“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条条大路通电商”。打开一款App时稍不留意就会跳转到另一款购物软件,导致网民只能“万分小心,就怕手抖”。
NBA直播
江苏省消保委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九成投票者厌恶“摇一摇”跳转广告,认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权益。社交平台上,“如何关闭‘摇一摇’广告”等话题近年来不时引发网民热议,不少网民“想关又不能关”,而部分企业不仅没有针对消费者诉求改进相关服务措施,反而抓紧推广“摇一摇”跳转广告。
变种“生鲜灯”屡禁不绝。多年来,不管是农贸市场还是大商超,几乎都在使用“生鲜灯”。商品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良好品相,但消费者买回家后却发现有不少问题瑕疵,有上当受骗之感。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用“生鲜灯”,引发舆论关注。
2023年12月初,市场上的商户大多将原本在档口悬挂的“生鲜灯”替换成了正常灯具,确保肉类生鲜商品“素颜”出镜,但也有消费者反馈称,一些商户采取给白炽灯“穿衣戴帽”等“伎俩”妄图“打擦边球”,给生鲜农产品“美颜”,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2023年12月,“爸妈上瘾微短剧”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议。当下,快手、抖音、腾讯、爱奇艺等平台均推出大量微短剧视频,其中有的需充值平台会员或付费购买剧集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一些微短剧视频内容存在诱导消费等问题,导致不少中老年消费者遭遇侵权。社交平台上网民晒出的账单显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少则数千元,多的甚至达到数万元,其中不少订单均为自动扣款。
据介绍,中老年人对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全部微短剧剧集。待子女们发现后,却面临着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聊胜于无的尴尬境地。有网民称,逐个投诉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的商家甚至“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2023年10月,先后发生在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学生“饭后带走付费餐具”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被称为是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消费者反感餐具费的缘由是商家并未事先告知,等到结账时才发现多出来一笔费用,但因“不想计较”“不想影响心情”,即使觉得不合理,也默默接受。大学生此番“整顿”,也让收取餐具费的合理性成为了舆论焦点。
针对“隐形”、变相收取餐具费等乱象,河北、山东等地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均规定,商家应主动提供符合规定的消毒餐具、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标准,禁止变相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由于各地法规条例规定不一、纠治不同步、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一些餐饮乱收费项目在集中整治时有所收敛,但风头一过再度出现。并且,当下对于餐具费缺乏统一明确的说法,也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2023年12月下旬,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网红零食展开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后续回应称,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这一零食“学历造假”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热议。消费者反映,没想到打着“农科院”旗号的零食有不少竟是假货。
本文由: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发布,不代表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