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欧洲杯直播_欧洲杯赛程 > 培训

在挚爱与告别中坚守美善

  欧洲杯直播濠河侧畔、光孝塔下,从紫琅书院起步,到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成立,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历经120年,虽多次更名但校址始终未变,张謇先生手书校训“勤敬”二字始终为实验小学百年文脉之传承。

  正是在破与立、立与破之间选择了记忆,在挚爱与告别之间坚守教育为国为人的大美至善,今天的实小人正在建设一所充满成长故事的美丽校园,持续织就百年老校新的历史画卷。

  2024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几位退休教师回校参加梅园的种植活动,谈话间一位老教师忽然笑着念:“不要停止奔跑啊,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乍一听去,有些疑惑,再听老教师解读:“时代总在向前,因为挚爱所以告别,告别不是为了离开,告别是因为挚爱。就像120年前的学校创始人张謇先生……”我理解了她的意思。的确是这样,从张謇这位了不起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开始,一代代实小人选择告别已被确认的教育误解,告别已被确认的不能眷恋或无法眷恋的东西,我们在学校百年历史基因中寻找力量,坚守那些经历史淘洗却依然灿若星辰的美好东西。坚守,而后生长!

  南通市实验小学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护城河濠河侧畔、千年古塔光孝塔下。清乾隆十年(1745年)通州知州创建紫琅书院,至清朝末年,戊戌书院改制,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改书院为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继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后,又会同地方绅士张詧、范当世、张师江、孙宝书等,会请两江总督创建通州高等小学。1904年于紫琅书院原址建成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至此120年间虽多次更名,但校址始终未变。现名为南通市实验小学,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已形成一校三区的格局,然紫琅书院原址校区依然为这所百年老校的本部校区。当年张謇先生手书“勤敬”二字为训,一是为学立业之要,一是修德立人之要。此校训始终为实验小学百年文脉之传承,虽不断有丰富与新注解,但其从善向美的教育旨归始终为实小人所坚守。

  有一个人,有一群人,有一代又一代人,因为挚爱家国、民族,他们告别了小我,甚至告别了生命。爱国主义的种子一直在这所校园里生根开花、长成大树。

  作为南通第一所公办小学的创立者,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凡的人物。他最著名的思想“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产生于甲午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这两种思想最早和最主要的倡导者之一。我们可以想象,1895年的那个夜晚,这位曾经可以跻身朝堂却又远离朝堂的状元,在灯下奋笔疾书的凝重神情和急迫心情。他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强调发展实业和教育对救国图强的重要性,后来逐渐形成了其著名的“父实业母教育”的救国思想。四十不惑的张謇终中状元,然而面对家国风雨飘摇的现状,他决定走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荆棘之路。“生已愁到死,既死愁不休”。他用悲壮的追寻、一生的血汗书写了一个状元济世爱国的生动案例。

  这位创办了300多所学校的爱国实业家的背影虽已远去,然精神代代相传。百余年来,每一届学子都在“一人一塔一书院”的不同活动和仪式中,与之对话,感受那难以言说的伟大和光荣,听,学子们齐声诵读:“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学校掀起了爱国反帝热潮,举行国耻演讲会、国耻纪念运动会,缮写国耻纪念总汇悬挂走廊。1919年“五四”时期,实验小学学生投入本地掀起的反帝爱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教师用红布带在黑板上钉成“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讲述日寇侵占沈阳经过,带领学生朗读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1934年,抗日救国教育深入展开,部分教员散发抗日救国传单,语文课编发油印的补充教材,以抗日救国内容为主,并汇编《抗日文艺教材》,在沦陷期间,粉碎了日伪政权施行奴化教育的罪恶目的。实验小学成长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仁人志士,其中最著名的烈士、革命家有沙淦、丛允中、郁永言、史白、张慎修、刘瑞龙、钱素凡、马世和、戴濂、季天泽。抗日战争期间被称为谍报女杰的马世和临终前微笑着说:“此生无遗憾,吾之生交予了祖国。”

  把个人的荣辱融进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把个人的理想融进强国梦,是百余年来实验小学坚持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如今的大思政课“美丽思政学科+”正在学校蓬勃开展。

  因为对儿童的挚爱,我们洞见了教育的深刻意义。教育者告别短浅的目光,告别功利的目的,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是学校首要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创始人之一范当世在《通州小学堂宗旨》中对办学思想、指导大纲、发展方向乃至课程设置均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他写道:“争强莫如以兵,强兵莫如以富,何为而必出于学?曰:此其先务也。兵且有兵学焉,富且有农工商之各学焉,自今无一事可以不学”“立国必资乎人才,而培才当始于子弟;立教必遍乎全国,而变国莫先于秀民也。凡为学堂之大纲有三,智育、体育、德育是也”。

  首任校长孙宝书严谨治校,身体力行,他十分热爱教员和孩童,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国育人才,首要强健体魄焉,一日不得缺,一人不得缺”。1912年,废除讲经科,体育课程得到很大加强,锻炼学生体魄,适应“军国民教育”形势。从1918年起,学校在历年全县举行的高小联合运动会上均获第一名。张謇、范当世既是实业家也是教育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诗词才华和审美造诣皆为通城名流之列。学校创办初期,在学堂大纲的解读里就提出“育智育德当在美善,美善在文章在自然间焉,孩童得以善在乎眼中有美”。百余年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一直是区域内的品牌课程。从实验小学走出了奥运冠军张洁云、殷勤、吴健秋、赵剑华、成淑;走出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有创立梅庵琴派的古琴奇才徐立孙,有戏剧表演艺术家江村,有王个簃、耿颂九、高冠华、赵无极、丁芒、袁运甫、袁运生、顾乐夫、许平、冷冰川等一批书画大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意义更深刻的认识,一代代实小人在传承中发展,在记忆中生长出新的“茎叶”,重温记忆中一切被节选的美好,不断澄明对教育意义的深刻认识。体育和美育如同张开这意义之网的一对美丽翅膀,成全了儿童完整而健康的成长,学校至今依然是区域内体教融合的特色学校,跨学科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作为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屡次荣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

  好的教育是一趟重新确定意义的“美的历程”(李泽厚),每个人都应该在这趟历程中闪光,并看到自己的光芒。当教育一度异化为功利的存在,这所百年老校选择了在挚爱中告别肤浅,坚守美善,培育美善。在“喜欢世界喜欢我”的文化表达中,南通市实验小学这样说——

  一个民族要自信而有尊严地站着,这个民族的每个人就都得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着。喜欢世界的儿童来到学校,在群体的生活中对自我的认知觉醒并逐渐清晰。喜欢世界是对外的格局,关注自然万物他人,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喜欢自己是对内的悦纳。让每个儿童喜欢世界喜欢自己,是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是教育最大的善意和最美的长相。在这里的每个儿童都极其珍贵,他们以不同的可爱模样成长在祖国的大地上,必将喜欢世界喜欢我,装扮世界塑造我,成就美的世界美的我,长成华夏民族不屈的脊梁,以美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学校是保护“人”的地方,教育者承载着保护的责任与义务,保护的是人的健康、美德,是人的想象、创造,是那些可以让人更好生活的素养,那些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学校坚持做“喜欢世界喜欢我”的微课程系列:“我来为你点个赞”“午间漫时光”“今天的故事”等,学校始终用诗词歌赋、文化经典、师生自己的故事,编织进学生的情感、意义和审美系统。

  因为挚爱这个民族,我们与固有的思维和难以改变的习惯告别,重新认识并解码学校百年的课堂基因,让儿童在实践探究中经历学习,保有鲜活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张謇先生素以创新改革引领教育发展。办学“素不喜随波逐流,应酌准地方情形弃瑕录瑜”。他认为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多维度的发展空间,要用好的教学方式帮助儿童向上探索知识,锻炼综合能力,展示自我才华。“小学生犹苗蘖也,小学校犹苗圃也。培护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当教稚子勤劳己身躬耕实践”。

  1905年张謇创立南通博物苑,为全国第一所私人创办的公共博物苑。他为博物苑作对联一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继博物苑之后,他又开办了多个体育馆、剧院、公园等教育文化配套设施,这在当时都是开先河之举。这些场馆的建设,在当时很自然地吸引了学校带着学生进行拓展性实践学习。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开设“戏剧社”“刺绣坊”“运动队”等。如今,南通环濠河已形成博物馆群,珠算博物馆、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审计博物馆、沈绣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实验小学坐落于博物馆群之间,学校一直坚持开设“博物馆课程”,如今儿童审美教育“喜欢世界喜欢我”微课程群中,“我们的城市课堂”正活泼泼地进行着。

  1920年6月,杜威受邀到南通讲演,张謇作为杜威演讲的主持人,在杜威第一场演讲前,他向聆听者表达了邀请杜威先生来通讲学的目的:“今日南通教育界公请美国教育大家、哲学博士杜威先生来此讲学。博士于世界思潮,极力浚发,又能明白中国之政治关系及教育情状,甚为难得。南通僻处偏隅,不可不使教员学生亲博士之风采,聆博士之言论,以定适当之趋向。”

  杜威的这次南通之行和几场教育演讲在南通教育界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各学校在自觉不自觉中对教学方式开始进行探索性变革。南通市实验小学也开始力度较大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告别单纯向书本学习的唯一方式,告别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引导学生做事、亲身经历各种游戏活动,积极表达,养成学习主体意识。从当年所留资料可见,那时小学就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大单元任务式综合实践活动,可见文案有“中心问题教学报告”,其中有很详细的课程方案,多为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学校内外不同场域的实践探索活动,涉及历史、地理、自然等多个学科领域。

  20世纪70年代南通出现了享誉中国小语界的“五朵金花”——李吉林、亓浦香、陈锡珍、张育新、杨秀兰。其中李吉林、陈锡珍、亓浦香都与实验小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陈锡珍从毕业直到退休后10年间都在这所学校任教,她领衔的“小学生主体性教育活动”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直接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亓浦香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退休后返聘为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导师,她致力于“小学课堂活动结构化”的探索,对实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和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思想则更深层次地影响和撬动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作为首批情境教育实验学校,情境主题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根植于实验小学的课堂,儿童审美教育作为情境教育学派的传承,其跨学科任务群实践正逐步深入,以具有审美意趣的方式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

  今天的实小人正在建设一所充满成长故事的美丽校园,他们用教育叙事构建教师“一个人”的教育史,用儿童成长故事构建“一个人”的少年成长史,两者共同织就百年老校新的历史画卷。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论述,记忆是有温度的,取决于我们希望记住的心境;记忆也是被节选的,取决于我们希望解读的方式。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人就是这样,在破与立、立与破之间选择记忆,传承百年基因,在挚爱与告别之间坚守教育为国为人的大美至善。

本文由: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发布,不代表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z-jinlong.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