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欧洲杯直播_欧洲杯赛程 > 培训

关于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建议

  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2-11-11 16:37:45 浏览次数:

  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每10万人中41.8例,每年有近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即平均每分钟有1人因心脏骤停离世。

  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每10万人中41.8例,每年有近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即平均每分钟有1人因心脏骤停离世。如能把握救治时间“黄金4分钟”,可极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每推迟一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20%。然而,专业救护人员往往很难在黄金4分钟以内及时赶到,因此第一目击者是否具备急救知识、技能和勇气,能否较快获取急救设备,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院前医疗急救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高水平健康管理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健全,民众心肺复苏和除颤教育普及工作尚未全面开展,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一是公众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知或运用不够。大部分群众学习急救知识意识淡薄,对黄金救援时间等知识缺乏了解。而参加过普及性培训的群众,或缺乏实操自信,或担心承担后果,或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

  二是公共场所应急救护器材配置不足。我市公共场所应急救护器材配备不足,且布局不均匀。根据相关数据,无锡市常住人口746万人,但AED配备仅140余台,折算投放率1.83台/10万人,较深圳的31.2台/10万人,及美国的317台/10万人,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急救知识培训普及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及持续性上还存在不足,比如急救知识培训缺乏固定培训机构、统一培训模式以及标准化培训教材,培训频次、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持证学员考核以及复训体系还不成熟。

  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全民急救知识培训。一是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二是院前急救机构、红十字会等机构加强与专业医院联系,将专业救治和院前救治连为一体。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市民志愿参与应急救护。出台保护紧急现场救护行为的条例办法,打消市民应急救护的顾虑。如《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等,先后明确了应急施救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3.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培训持续发展。目前培训经费大部分为部门或民间自负,建议将“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列入“政府年度实事工程”,加大专项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1.完善配备标准。进一步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2.互联网赋能。建议进一步加强与移动网络合作,搭建智能健康平台,完善相关设备信息,方便查找附近急救设施,同时配备一键呼救功能,在紧急情况下一目了然。

  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制定鼓励政策,引导慈善机构、基金会、企业等,通过自筹或募捐资金的方式为公共场所配置AED。

  1.进机关。将机关人员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各机关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思想认识。可参照卫生部印发的《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对急救人员在待遇、职称、培训等方面予以奖励。

  2.进社区。依托红十字会以及急救中心专业师资力量,进社区开展长期针对性培训。建立“第一响应人”培训制度,优先组织社区医护人员、骨干社工等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取资格证书,进一步以点带面,逐步组建起社区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

  3.进校园。建议我市在中小学校组织长期开展急救知识课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应急救护讲座、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多元培训方式,提升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的实效性。

  1.多渠道普及急救自救互救知识。充分利用大屏、站台橱窗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把复杂的急救知识以动画、广场舞等形式教授给市民朋友,提高市民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各个系统内、系统间技能大赛,大型救援日主题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扩大急救知识在普通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大媒体对这类活动的宣传,营造“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热烈氛围。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民盟宜兴市委员会提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同财政局、教育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开展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是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宜兴的重要举措。2021年公众急救项目被列为宜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但面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形式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守护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公众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还是应急救护设备的配备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进一步完善“政府指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推进”的应急培训机制,切实提升宜兴市全民、全域应急能力水平。

  一是延伸培训触角,提升参与度。我市多途径、多形式、多元素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21年依托急救中心专业师资力量开展培训143场,培训人次5000人左右。同时急救中心承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公众急救项目,联合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共同建设70个安全屋,与湖?镇、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建成2个急救培训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市城乡的应急救护培训网络。面向社会全年开放“急救侠招募令”二维码,方便群众通过手机扫码了解优质课程内容,并实现预约报名。

  二是开设小班精品课程,提升获得感。针对各年龄段、不同职业特点,提供定制化小班精品课程,以青少年群体、学校校医、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及企业安全从业人员等高危群体为主要受众,打造了“少年急救训练营”“医路先锋全为生命”等各具特色的课程,三年来共计开展服务课程300多期,培育1.5万名持证学员,接受72家单位超过2000人的现场观摩,受益总人数超10万人次。

  三是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提升知晓率。精选海姆立克急救术、心脏按压等技能操作,打磨形成系列成熟的展演节目;打造AED以及团队心肺复苏情景演练用于主题宣传,各类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开展被学习强国、健康报、中国网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四是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升幸福感。为完善我市院前急救体系,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扎实推进建设“健康宜兴”,市财政保障资金273万元,2021年10月6日我市首批AED投放暨公众急救项目正式启动。首批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被投放到全市范围内25个社区、1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5个为民服务中心、4所学校、5个场馆、2个景区及市预防保健所,建设的70个急救安全屋内,同时配置70台急救培训一体机。为提高我市社会急救者培训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广大市民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市红十字会2021年招募到首批持“CPR+AED”证书的社会急救者152名。进一步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1.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培育出精而强的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为群众提供较为便利的学习阵地。一方面,做好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足球直播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联合市红十字会,组织学校校医、保教教师、体育教师参加教育系统红十字初级救护员培训班,切实提高教师的应急救护能力。

  2.加强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置。2022年公众急救项目继续被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预算资金250万元,用于在全市公共场所新增投放8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应急救护设施。我委将与市红十字会合作,为3000人以上规模的大中小学校配备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

  3.建立特定行业从业人员急救知识培训机制。市财政局每年安排预算资金20万元,用于红十字会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每年完成救护员培训1000人,普及性救护培训10000人。此外,我委与各机关积极配合,在公安、交通、旅游、教育、电力、建设等系统建立规范的急救知识培训培训教育机制,将急救知识培训列入职业培训范围,确保相关从业人员上岗之前必须包括接受急救知识培训,达到自救互救、保护生命安全的目的。

本文由: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发布,不代表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z-jinlong.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