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独山:就业服务跨省跑 技能培训异地办
免费高清体育直播近日,黔南州2023年跨省异地试点培训班第三期(轴承工匠·叉车操作工)正式开班。半年前,就有6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了黔南州首期跨省异地技能培训班后拿到结业证,并顺利通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三期培训班选在了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慈溪市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开展。
为何要如此“遥远搭台”,跨越两省去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的老乡在哪里务工,我们就要把就业服务送到哪里,让老乡在异乡也能稳定就业、稳定增收,这是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的初衷。”
五年前,“00后”新生代农民工杨盛品初中毕业后,和独山老乡带着梦想来到浙江打工,辗转宁波、慈溪多地,在车床厂干普工,跟着装修队当学徒,就想多学点技术能够赚到钱。他坦言:“出门在外,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找不到好工作,想挣钱并不容易。”
杨盛品的经历,只是众多外出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独山县有17.8万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有10万劳动力常年稳定在省外务工,在浙江慈溪务工的就有1.7万余人。”独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邦文说,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是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
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去以后,有活干、干得了、留得下?技能支撑是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以来,州县两级人社部门把技能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以职业技能培训“百千万”示范项目为牵引,谋划开展了符合主导产业急需,惠及多群体、涵盖多种类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
然而,受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政策的影响,很多就业培训主要选择在黔南州本地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苦于地域政策局限,无法参加务工地人社部门组织的培训。再者,由于长年在外务工,如果仅仅为了参加培训请假返乡,从时间和经济成本上来说都不现实,如参加春节期间举办的技能培训,时间又不宽裕。
锚定“群众需求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一目标,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谋划,超前服务,精准发力,以独山县为试点,将培训服务端口前移,积极发挥劳务协作站作用,在独山籍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聚集的慈溪市先行先试,探索实施“跨省异地”技能培训,开启了贵州“跨省异地”技能培训的先河。“我们希望通过发挥驻外劳务协作站的作用,打造靠前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桥头堡’,为稳定就业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路径。”黔南州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贵州独山到浙江慈溪,跨越山海1700公里,要推进“跨省异地”技能培训班落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去年,根据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安排,我们成立调研组三次前往在慈溪市独山籍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居民区走访,充分了解他们的就业困惑和技能需求,也了解到开展‘跨省异地’培训的一些堵点和困难。”刘邦文说。
浙江省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政策与贵州省有所不同,比如,慈溪市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以激发企业主体作用,与各类技工(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人社部门主要负责按规定给予补贴;黔南州的职业技能培训则主要由人社部门主导,向市场购买服务,主要采取“政企”“政校”结合模式。为此,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与务工地人社部门共商创造条件、打破培训政策壁垒,并签订东西部劳务协作合作协议,为跨省开班奠定基础。
独山籍在慈溪的务工人员多数在小作坊从事五金加工、轴承生产、纺织等工作,人员分散、流动性大,如何把1.7万“游兵散将”组织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加技能培训?“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筹下,我们通过整合独山驻慈溪劳务协作站、独山县农商行、独山县富民村镇银行在慈溪的前端资源,在开展大量实地走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就业信息台账、就业服务微信群,与务工人员建立了联系,畅通了交流渠道。”独山驻慈溪劳务协作站工作人员王世海说,“我们的老乡在异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
明确“如何培训”“培训什么”,是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点。在慈溪市人社局的帮助支持下,黔南州优选了慈溪市职业高中和慈溪市技师学院这两家公办培训机构作为“跨省异地”定点培训机构,培训时间按浙江的标准,培训价格按就低的原则。同时,紧紧围绕当前市场需求和就业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意愿,“量身定制”独山轴承工匠电工班、叉车班等,按照“小班制+分层次”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实操”的方式,培训项目与生产实际契合,有效提升务工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各位老乡,家乡要在慈溪开展免费的叉车培训,有需要的请联系我报名。”在就业服务微信群里,第三期培训招生信息一发出,不到两天就有100多名黔南籍务工人员报名参加,远远多于计划的开班人数。
在务工地就能享受到家乡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务工人员“一传十、十传百”,都不想错过这个提升技能的机会。
“培训时间安排很合理,都是周末和夜间培训,错开了我们白天上班时间,把技能学到手,我们就业的门路也变多了。”开班以来,白有会和罗茂豪不落一节课,他们坚持从余姚赶过来参加每一次培训。
张万英是培训班里唯一的女性,“那么多年外出打工,往往都是出的力多,挣的钱少,吃了不少亏。现在有机会学技术,我勤能补拙也要把证拿到,上岗后至少可以拿到五千多块钱的工资。”她说,只有把技术学好,心里才踏实。
51岁的邓正培在慈溪务工已经20多年了,他是培训班中年龄最大的学员,“现在要有技能等级证书才有就业竞争力,培训基地的电工实训设备和企业用配电柜无论在型号、功能上都是相同的,甚至比工厂更齐全更先进。”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韩平翔和培训老师何明强纷纷点赞:“黔南的学员是最认真的,也是最好学的,他们的出勤率最高。”通过培训,学员们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加持进一步提升了找工作的议价能力。
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是就业的一个起点,要让“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更精确地对准就业需求,除了关注“因岗施培”以外,黔南州还十分注重训后跟踪。“工作稳定性是否提升?对工作岗位有没有帮助?工资待遇有没有增加?这是培训后跟踪服务3个月里最关注的3个问题。”独山驻慈溪劳务协作站工作人员王世海说,参加首期培训班的学员取得电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的比例达97.44%,培训后大部分学员的薪资明显提高500元左右,个别学员取证后企业立马兑现了薪资,迅速增长1000元。
“除了‘两证’以外,我们正在探索为参训学员对接多考一个‘上岗证’——特种作业操作证。”刘邦文说,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务工人员对开办叉车、轴承等技能培训班的需求也很多,第三期就是开办叉车培训班。
在劳务集中地开展“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是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行先试,探索培训新方式、服务新路径、稳岗新举措的一次创新尝试。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人社部门的肯定与支持,今年9月,省人社厅决定在遵义、毕节、黔南三地人社系统试点推广这一创新做法。
为保障“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持续开展,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在长三角、珠三角6省14个地区建好33个驻外劳务协作站,使之成为服务66万黔南籍省外务工人员的信息站、维权站、引才站。“接下来,我们将突出以‘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将培训端口前移到黔南籍务工群众较为集中的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就近就地开展培训,培训对象重点聚焦‘90后’和‘00后’,推进普工向技工转变,促进务工群众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转移就业。”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图/文 牟泗亭)
今年夏天,贵阳路边音乐会火爆出圈。无门票,零距离,没有商业参与,欢乐的氛围,美妙的音乐,吸引了许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看。…
他们身体残缺,仍努力活出精彩人生;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也渴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由: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发布,不代表欧洲杯赛程资讯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